真正好的天性教育,是过分温柔里的坚定,是尊重组织晚睡谈心 txt 下载规则中的体谅。
昨天看到一段话,孩的说得很扎心:
“别太高估你家孩子的现又天性,你越是懒又无条件地顺着他,他就越容易变成那个又懒又馋、馋无没规矩没边界的纪律小祖宗?!?/p>
这让我想起了我和老婆刚升级成父母的天性时候,有一次刷到育儿博主的过分一个视频说“要给孩子绝对自由”,我们就一股脑地照搬,尊重组织觉得这才叫尊重孩子。孩的
结果没过多久,现又家里差点被折腾得天翻地覆。懒又后来我们才慢慢明白:所谓的馋无尊重,不是无条件的放纵,也不是事事顺着孩子,而是带着分寸、带着智慧去爱孩子。晚睡谈心 txt 下载
其实,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理解和接纳,但更需要有人帮他立下规则、教会他什么是责任和分寸。
真正的尊重,是让孩子学会在自由里成长,而不是让他变成一匹脱缰的野马。
01
尊重,不是事事都听孩子的
记得朋友家的女儿轩轩,从小被灌输 “你的事情你做主”。
上幼儿园后,每天早上为了 “要不要上学” 能吵半小时。
她妈妈觉得这是尊重孩子意愿,结果她养成了任性的毛病,不想写作业就撕本子,不开心就摔玩具,还理直气壮地说:“妈妈说过,要尊重我的选择!”
我自己也吃过亏,有段时间,我让儿子自由安排作息,结果他半夜11点还在看故事书,第二天赖床迟到。
孩子年纪小,根本分不清 “可选择的小事” 和 “必须遵守的大事”,这就像穿什么衣服可以自己挑,但是按时上学、完成作业这些原则性的问题,父母必须把好关。
后来我学聪明了,给儿子列了张 “权力清单”:兴趣班、文具颜色这些小事自己决定;但每天英语阅读20分钟、晚上10点之前睡觉,没得商量。
刚开始他也闹过,但是我坚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。有次他为了多玩10分钟和他妈妈哭闹,老婆就抱着他轻声说:“妈妈知道你没玩够,但时间到了哦。我们明天早点开始,就能多玩会儿啦!”
慢慢地,儿子反而学会了遵守规则。
02
假尊重比不尊重更伤人
不要一边尊重孩子一边否定孩子
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真实而温暖的引导,而不是一场场自欺欺人的“民主游戏”。
真正的尊重,是在可以让步的时候给选择,在必须坚持的时候坦诚以待。
有的家长表面上会问孩子:“你觉得这样好吗?”
可一旦孩子提出不同意见,立马就变脸,这种“伪尊重”,其实比直接命令更伤人。
端午去表妹家我看到了这样一幕:表妹拿着两条裙子问女儿,“宝贝,你喜欢哪件?”孩子指着粉色那条,满心欢喜地说想要这件。
结果表妹皱起眉头,说:“这件显胖,还是蓝色的好看,就选这个吧!”孩子当时委屈得眼圈都红了,那种被忽视的失落感,让人看着都心疼。
其实,我自己也犯过类似的错。
有一次,我用很温柔的语气对儿子说:“儿子,该睡觉了?!?/p>
他小声说还想再看会儿书,我当时看到他磨蹭的样子马上不高兴了,板起脸来:“不行,现在必须睡觉,明天还要上学!”
从那以后,他再也不相信我的“商量”是真的,每次我征求他的意见,他都只是敷衍地点点头说“好的”,再也没有了最初的期待和信任。
后来我才明白,如果事情根本没得商量,不如直接坚定地告诉孩子你的决定,而不是假装给他选择。
虚假的“民主”会消耗彼此的感情,让孩子在真实中学会成长,这才是最珍贵的教育。
03
尊重和规则
到底应该怎么平衡?
1. 原则问题,守住底线不松口。
像安全、责任、礼仪这些红线,绝不能让步,但在一些小事上,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选择的空间。
守住底线,是父母对孩子最温柔也最坚定的保护,而方法上的灵活,则让孩子在规则中学会成长和负责。
比如,我儿子不爱刷牙,我就问他:“今天想用草莓味还是橙子味的牙膏?”他觉得自己能做主,反而主动配合了。
再比如他赖床迟到,我也不帮他圆谎,而是让他自己去跟老师解释,几次下来,他慢慢养成了早起的习惯。
2. 小事放权,让孩子学会做主。
自主思考和权衡利弊的能力,比一时的成绩更珍贵,也会陪他走得更远。
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,是成长路上最好的礼物。
在兴趣班的选择上,我带儿子体验了画画、跆拳道、功夫、足球,最后他自己决定踢足球。
虽然中途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,但因为是自己的决定,他反而更愿意坚持。
现在,每当遇到冲突,他都会认真思考:“如果周末去露营,就不能参加足球比赛了,我得好好想想?!?/p>
3. 沟通的关键:温和而坚定。
教育最怕的,就是走极端。
别像有些家长那样,一不顺心就大吼“必须听我的”;也别总当“老好人”,孩子一哭就立刻让步。
真正好的教育,是溫柔里的堅定,是规则中的体谅。
我现在常跟孩子说的话是:
“我知道你还想多玩一会儿(先理解情绪),但我们约定好的时间到了(明确规则),赶紧收拾一下,等会儿还能再读个小故事(给出方案)?!?/p>
这样既守住了底线,又不会让孩子觉得被否定,让他在爱和界限中慢慢学会自律和尊重。
教育从来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。
真正的尊重,是在大原则上给孩子指明方向,在生活的小事里给他空间和支持。
把握好这个分寸,才能养出独立自信、懂得敬畏和自律的孩子。
我们教给孩子的,不是随心所欲,而是懂得什么需要坚持,什么可以选择。毕竟,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能力,就是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